㊀ 關於講座
❝ 如果暴政的受害者已然消逝,我們該何從哀悼? ❝ 如果加害者的面目模糊,我們該如何指認? ❝ 如果不義的塑像已被高高豎起,我們的選擇是否只剩拆除? ❝ 如果受難者的紀念碑遲遲無法建立,我們怎麼一起合作?
在分歧的歷史記憶敘事下,紀念碑/物各以何種型態現身?創作者又如何對應帶有歷史包袱的紀念碑/物?當同樣作為紀念物的德國眾多建築、雕塑案例與中正紀念堂並置時,我們可以如何相互對照,動態思考紀念物的象徵、改造或詮釋?
㊁ 時間與講者
時間:2022.9.1 19:30-21:00
主講:鄭安齊
奧登堡大學藝術教育博士生,《不只哀悼—如果記憶有形狀》作者
與談:康旻杰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及台大都市聚落與地景研究室主持人
㊂ 精彩回顧
